每每发现孩子长高不少配资一流股票配资网站,吃饭也香,当爸妈的都会特别欣喜。
除了身高体重这些看得见的变化,还有一个「看不见」的成长指标非常重要——免疫力。它是孩子身体里的「守卫军」,病毒来袭的时候,第一时间站出来守护身体健康。
4 月 25 日是我国第 39 个「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」,我们就来聊聊,孩子的免疫力从哪来?哪些方式能真正帮 ta 们打好底子?(文末附上 2025 年最新疫苗 / 单抗接种表,别忘了收藏~
这些方法
能真正增强孩子免疫力
免疫力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。先天性免疫是孩子出生自带的第一道防线,不同个体之间有些差别,作用范围也比较有限。
获得性免疫靠后天一步步建立,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「主力军」,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,都是在帮孩子打好基础。
母乳喂养
母乳是宝宝天然理想的食物,既提供全面优质营养,还能调节尚未成熟的肠胃系统,帮助器官功能逐步发育[1]。
展开剩余89%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至少纯母乳喂养 6 个月。研究发现,与人工喂养相比,纯母乳喂养 6 个月的宝宝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[2]。
保证充足有效睡眠
睡眠是孩子身体发育和认知发育的重要保障,如果长期睡眠不好,会直接导致免疫功能下降。特别是 6 个月以内婴儿,处于免疫发展高峰期,非常需要充足而规律的睡眠[3]。
随着孩子年龄增长,睡眠时间和规律也会发生变化,美国医学学会建议的儿童每日总睡眠时间为[4]:
年龄段
推荐每日总睡眠时间
(含午睡)
0~3 个月
14~17 小时
4~12 个月
12~16 小时
1~2 岁
11~14 小时
3~5 岁
10~13 小时
6~12 岁
9~12 小时
多接触微生物,适应多样环境
家里正常搞卫生就好,不用频繁过度消毒。婴儿早期接触微生物有助于「训练」免疫力,通过室内环境、兄弟姐妹等来接触多样化的微生物,能帮助调节呼吸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,降低过敏与哮喘风险[5]。
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丰富,大一点的娃多带去户外玩,锻炼身体、开阔视野,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发育。
避免摄入营养太单一
缺乏营养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功能,增加感染风险。一般宝宝满 6 个月可以开始添加辅食,优先选择富含铁元素的泥糊状食物(比如强化铁的米粉、蛋黄、红肉泥、动物肝泥)[6]。随着月龄增长,逐渐丰富食物种类,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。不用追求「吃很多」,但一定要「吃得丰富」。
按时完成预防接种
孩子在特定年龄阶段按时接种疫苗或注射单抗,能有效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,不仅保护自己,也能建立群体免疫屏障,减少疾病在社会中传播。
使用疫苗和单抗
孩子「打怪升级」的关键一步
疫苗是主动免疫,相当于给免疫系统提前发了一套「模拟考题」,身体通过做题、学习,掌握应对各种病毒的本领。等到病毒真的来了,免疫系统就能立刻反应,又快又准地对抗病毒,把疾病拦在门外。疫苗还有免疫规划和非免疫规划,单苗和联合疫苗的区分,家长们可以根据接种建议来安排。
单抗是被动免疫,省去了中间免疫系统做题的时间,针对特异性病原,给需要即时保护、无法快速产生抗体的人群(比如新生儿和婴儿)提供直接防护。
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婴幼儿的预防接种有一些重要变化:
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可以预防了
RSV 属实是小月龄孩子当中的「大反派」,它是导致 1 岁以下婴儿患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最常见病原。几乎所有婴儿都有感染 RSV 的风险,而 0~1 岁宝宝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、毛细支气管炎,日后还有发生反复喘息和哮喘的风险[7]。
尽管多数患儿可自愈、不留后遗症,但 RSV 可能出现反复感染,目前没有特效药和疫苗,提前预防十分关键,单抗为新生儿和婴儿预防 RSV 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了新的方式。
2025 年,RSV 仍然是世界卫生组织(WHO)未来免疫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,部分国家也陆续将 RSV 单抗列入国家儿童免疫规划[7,8]。
百白破疫苗接种时间和剂次变化
百白破疫苗从原先 3、4、5、18 月龄分别接种 1 剂(共 4 剂),更新为 2、4、6、18 月龄、6 周岁分别接种 1 剂(共 5 剂)。
各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百日咳,而小婴儿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。我国报告的百日咳病例中,1 岁以下婴儿占比 52.4%,重症病例中 95% 以上是 1 岁内患儿[9]。
近年来我国百日咳发病率整体有上升趋势,为了更好地预防婴幼儿感染、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,第一针接种时间提前到 2 月龄,让孩子更早获得初步免疫力,在最容易感染的时候得到保护。6 周岁时新增 1 针,可以补足保护力,延长防护。
我们整理了 2025 年最新疫苗 / 单抗全攻略,家长们可以及时安排,为孩子增强免疫力打好基础。
*仅供参考,各地免疫规划可能存在差异,请以所在地卫生机构为准
参考文献
[1] 汪之顼,盛晓阳, 等.《中国0~2岁婴幼儿喂养指南》及解读[J]. 营养报, 2016, 38(02): 105-109.
[2]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. 母亲常见感染与母乳喂养指导的专家共识[J].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, 2021, 24(07): 481-489.
[3] 李淼,尚云晓. 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[J].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, 2021, 36(06): 11-11.
[4] 杨世昌, 徐亚辉, 杨卫卫. 儿童睡眠障碍研究现状[J].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, 2018,33(5):397-400.
[5] Gupta, Shashank et al. "Environmental shaping of the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y in infant bed dust and correlations with the airway microbiota." Microbiome vol. 8, 1115. 7 Aug. 2020.
[6]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托育机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(试行)的通知
[7] 中华预防医学会. 我国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被动免疫预防专家共识[J].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, 2024, 45(10): 1327-1338.
[8] World Immunization Week 2025
[9]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科感染学组, 等. "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(2024版)." 中华医学杂志, 2024, 104(15) : 1258-1279.
[10] 叶碧娥. 计划免疫在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[J]. 中国医药指南, 2025, 23(08):115-118.
[11] 刘兆秋, 白云骅, 郑东旖. 我国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简介及应用建议[J]. 中华儿科杂志, 2020, 58(06): 524-526.
本文专家
陈玲
审核专家
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
杨林
审核专家
儿内科副主任医师
策划制作
策划:鱼仔
监制:大力
插画:坂尼
题图来源:图虫创意配资一流股票配资网站